高考专栏
【大连23中学习资源分享】倾力精编!2020战疫最佳素材:13段官媒时评文,13个高考热话题(附有精彩标题)
编者按
疫情来临,全民皆兵。这场战争没有战火,却映照着整个时代与社会,也放大了人性与民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我们不弃涓流,汇聚成海,人人担责,力所能及,也需要我们理性冷静,独立思考,要深刻反思,鉴往开来。
这里精心筛选、归纳提炼出13个角度的高考热点话题,摘选官媒时评的精华语段,并为每个话题拟写、精选了精彩标题(部分来自考场高分佳作或主流媒体时评),分享给大家,尤其是高中生朋友。
2020备考热点话题01:坚守奉献
2020备考热点话题02:医者仁心
2020备考热点话题03:青年担当
2020备考热点话题04:家国情怀
2020备考热点话题05:社会责任
2020备考热点话题06:敬畏自然
2020备考热点话题07:悲悯善良
2020备考热点话题08:理性思考
2020备考热点话题09:乐观心理
2020备考热点话题10:民情民生
2020备考热点话题11:文化反思
2020备考热点话题12:法治精神
2020备考热点话题13:移风易俗
2020备考热点话题01:坚守奉献
这个春节不平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开,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等奋战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各行各业都有人在坚守岗位,为防控疫情提供保障,为万家团圆提供守护。这些最美“逆行者”,用他们的坚守与奉献,为人们构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面对疫情扩散的风险,坚守是最有力的回答。武汉广大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成为这个春节最可敬的“白衣战士”;各地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迅速集结,向着武汉出发;曾奉命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传统佳节,因坚守而动人;防控疫情,用奋战来回应。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行动,承载了多少人的健康;用自己的舍弃,换来了多少家庭的团圆,这不仅体现着敬业与奉献的价值追求,更展现出一种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精选标题】
致敬最美逆行者
始于初心 成于坚守
“逆行者”的背影,凸显坚守与担当
用坚守答好抗疫答卷
以奉献精神收获新光荣
生命因奉献得以延伸
莫让逆行者成独行者
坚守脚下的土地
我们在,武汉就在
2020备考热点话题02:医者仁心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在志愿申请书上写道:“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些天,很多医护工作者奋战在疫情的第一线。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危难面前挺身而出,誓言“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彰显了医者的职责和本色。从一线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到参与决策的高级专家,医者既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更需要无畏的职业操守。大灾面前见本色,关键时候看品格。在这场人与病毒的战斗中,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学誓言。
《医学日内瓦宣言》说:“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我的病人的健康将是我首先考虑的。”我国《医学生誓言》说:“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在抗击新型肺炎前线迎难而上、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就是最让人感动、最值得敬仰的英雄。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徐刚)
【精选标题】
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哪有白衣天使,只有凡人英雄
勇敢医护,时代英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有时治愈,总是安慰
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医者
医者,是城市的卫士
他们不仅是天使,还是战士
医护人员安全,社会才能健康
2020备考热点话题03:青年担当
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张脸庞虽然稚嫩,眼神却透露着坚毅;一个个虽是“职场”新人,却责任感爆棚,其实他们并不“佛系”。
既然这场疫情无法逃避,便只能“逆向而行”。网络流行这样一句话,“17年前全世界守护‘90后’,现在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90后”现在长大了,不管是组建青年突击队还是招募青年志愿者,都要把最精锐的力量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而青年的力量就在于那股子不畏不惧的韧劲。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如今,面对肆虐的疫情,不管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在幕后保障物资运输畅通的“摆渡人”,不管身处何方,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朝着防控疫情的中心点发力施策。这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青年的使命担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今,这场全民战役中,青年无疑是一股重要而又强大的力量。
其实,从“请战”到奔赴一线,这条反向行迹恰恰是正向的成长逻辑。疫情交给我们的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各种力量涌向武汉,当医疗防护、物资派发、入户宣传、交通疏导、生产生活保障等等需求发出召唤时,青春的力量便会被激发。作家冰心曾写道,“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正如此,才有一波又一波的护士为了争分夺秒救人将一头秀发剪光,才有一个个不惧风雨的身影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不舍昼夜地忙碌,才有一张张稚嫩却刚毅的脸庞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
(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陆玄同)
【精选标题】
时间翻着书页,试看青年着笔
有一种希望,叫“春笋般成长”
“90后”真的长大了
青年有担当,世界有希望
青年不做时代的看客
萤萤之光,可照旷野
担起责来,不必等待
责任,堪为青年的脊梁
中国青年的负责与尽责
青年担责,助力中国
如果青年都“向上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与时代同心同向,让青春绽放光芒
当青春遇见新时代
把青春相册嵌入时代画卷
把家国情怀,转化为追梦之源
2020备考热点话题04:家国情怀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远离危险是人的本能。然而,为了阻击病魔,白衣天使与家逆行,坚守岗位、践行职责;铁路工作人员写下“请战书”,立下“疫情面前,我们就是坚固防线”的壮言;还有前后方那些忙碌的身影,或是父子、或是兄妹、或是夫妻,疫情发生后,奋不顾身投入工作岗位……“最美逆行者”的选择源自责任与担当,他们用现实的抉择告诉大家,何为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在千家万户团圆的节日里,他们缺席了与家人的相聚;在人们都“宅家”的时候,他们迎难而上,走在防疫最前线。这些人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用无私无畏守护岗位职责,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这坚定的信念与选择中,又何尝不是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疫情中的这群“最美逆行者”,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社会需要这样的坚守,国家更需要这样的使命担当者。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疫情面前,众多“最美逆行者”,以个人力量积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疫情防控阻击战定会取得胜利。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禹静)
【精选标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危岂有家安?
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
超越小家,成就大家
家国两相依
让家国情怀根植于心
家国情怀,圆梦时代
家国情怀奏响时代最强音
国士情怀家国,自可远行无疆
心怀家国自不凡
2020备考热点话题05:社会责任
为了应对此次肺炎疫情而启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从而逐渐缓解疫情直至其完全消退。无论是个人防护、生活和工作的注意事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在居家生活和工作之外,每个人都应配合防疫,遵守防疫规则。无论对个人或公共安全而言,“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都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有疑似症状,可先使用定点医院的线上诊疗服务,有发热症状即做好报备并及时就医诊治。
病毒的传染性及感染可能性,不会因一个人的财富或社会地位而有所不同。每个人可以做的,就是做好防护,改变习惯,不隐瞒涉及防疫的个人情况,减少被传染或感染他人的几率。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也是对社会负责。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精选标题】
管好自己就是贡献社会
为自己负责,更是为别人负责
紧要关头,“宅”是一种社会责任
高擎社会责任的大旗
社会责任流失,是时代之殇
保护自己,对社会负责
抗疫防疫,匹夫有责
“我传染了我负责”,负得起吗?
铁腕抗“疫”,把责任挺在前头
用“落实之力”彰显“责任担当之勇”
大“疫”当前,人人要强化责任担当
有担责,更要有问责
2020备考热点话题06:敬畏自然
(可和“珍爱生命”关联)
发展到如此地步,让人无比痛心,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对野味的痴迷和贪婪,酿下了如此大的恶果,让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目前还没有看到恶果的下限。不知道那些爱吃、经营、捕捉野味的人,此时此刻有没有受到触动,良心会不会痛,心灵会不会忏悔?
对这一次让人们色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网民建议可以将其命名为“野味病毒肺炎”,以这种固化的标签让人类长记性,让那些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野味爱好者们有一点儿敬畏,也避免社会在好了伤疤之后迅速忘了疼。
这是一个好建议。易于健忘的人们,确实需要这种如影随形的提醒。很多人一定还记得当年非典发生的时候,也形成过一波对滥杀滥吃野味的反思潮。当时的反思不可谓不深刻,行动不可谓不坚决,发了紧急通知,开展了执法行动,进行了联合检查。可那阵风过后,野味被禁住了吗?一些饕餮之徒的嘴被管住了吗?从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出现和蔓延来看,并没有。经历过17年前非典的钟南山院士痛心地说: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实际上交易的不只是海鲜,而是有相当多的“野味”。
(来源:央视热评)
【精选标题】
和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有出路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野味饕餮”是拿生命冒险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敬畏自然,远离野味
必须将野味,彻底逐出餐桌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
“野味”己敲响人类健康的警钟
相比疫情,野味真的不香
面对野味病毒,还不悬崖勒马?
莫让城池的沦陷,始于舌尖上的沦陷
生态文明应 “植”入人心
2020备考热点话题07:悲悯善良
为了防止疫情失控蔓延,武汉在1月23日宣布关闭离汉通道,武汉人也积极响应号召,挑头退了票,主动取消外出探亲、度假的计划,本着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态度,自我隔离。即便是在离汉通道关闭前从武汉离开、返乡的人,也纷纷去社区登记。可以不点赞这些行为,但绝不应该冷语相向,甚至恶意伤害。
武汉是新型肺炎猛烈爆发的地方,武汉人也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人。对抗病毒,是一场人与病毒的战争,而不是人与人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爱,而不是恨和冷漠。要让爱成为对抗病毒的特效药,不要让冷漠成为加剧病毒危害的催化剂。
1998年洪水,武汉人齐心协力严防死守;2003年非典,武汉人齐心参与战斗。现在,武汉“病了”,需要全国各地伸出援手,刚刚广东湛江等地宣布为滞留当地的武汉人提供免费住宿。让我们一起做武汉的守护者,善待武汉人!
(来自:长江评论 作者:华智超)
【精选标题】
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善良
善良是人类的路标
做一片善良的“雪花”
心怀悲悯,贴地而行
比病毒传播更快的是爱与善良
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你只管善良,福报已在路上
战疫情而不是变无情
武汉人,是同胞也是同袍
走出“邻避”困境,多点善意温情
多点善意,别让武汉人寒心
隔离病毒不隔离人心
莫让武汉人雪上加霜
愿善良能被善良以待
让善良成为善良人的通行证
祈祷善良生命的和美回报
心怀悲悯,满怀善意
2020备考热点话题08:理性思考
(可和“批判精神”“独立思考”关联)
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月26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
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不屈不挠,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开展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来源:环球网 作者:高延)
【精选标题】
我们缺良药,也缺理性思考
擦亮理性的双眼
愿疫情之苦激活更多理性
人格独立首先要思考独立
独立思考应成青年品质
辨谣言,长点心
以理性驱逐恐慌
谣言止于智者
不为谣传推波助澜
铲除谣言孳生的土壤
破除谣言,科学是利器
谎言只会被真相拆穿
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
2020备考热点话题09:乐观心理
疫情当前,部分一线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普通群众为恐慌及焦虑所困。这次疫情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还伴随着不少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人为此产生心理不适,在情理之中。通过心理救济和危机干预方式,化解很多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过度及其导致的暂时性心理疾患,也是合力“抗疫”形势下的重要一环。
有时,恐慌焦虑情绪也会“人传人”,且会随着“家里蹲”或单独隔离时间拉长而有增无减。到头来,这非但不利于人们以身心健康状态积极应对疫情,也无益于社会情绪稳定和科学抗疫秩序的确立。特别是对确诊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来说,若存在过大的心理压力,客观上也会影响抗疫实际成效。
因此,通过心理救济和危机干预方式,化解很多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过度及其导致的暂时性心理疾患,也是合力“抗疫”形势下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有助于形成轻装上阵抗击疫情的心理前提,更是疏导社会情绪、重塑抗疫信心的必需。
心理救济方式可以多样,但毫无疑问,抗疫要抗的,还有与疫情伴生的“衍生症候”,包括不健康的心态。越是在对抗疫情的关键时期,就越应该疏解一线抗疫人员和民众的心理压力,让人们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支持,继而以更健康的心态投入疫情阻击战。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许朝军)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度如何了,现场是怎样的场景呢……乖乖宅在家的网友们围观工地建设的直播,自称监工、包工头,并欣慰于宅在家的日子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云监工”。镜头下,是现场4000余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24小时轮班抢建;屏幕外,是千万网友轮番的守候,一字一句的祝福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信心!
在直播间留言区,玩成语接龙、编写小说、科普建筑知识、集体留言合影……千万忙碌的网友将智慧集结一处,以文字传递心声,甚至还制作了一系列的表情包。疫情当前,人们乐观不减。这场慢直播的出现,让全国网友直击医院建设进度,并能够互动参与其中,大大稀释了焦虑情绪。而“云监工”们由此也找到了又一个为武汉加油的方式。
(来源:光明论 作者:成山)
【精选标题】
疫情有毒,恐慌情绪更有害!
拒绝无谓恐慌,保持胜利信心
恐慌焦虑和病毒一样“人传人”
缓解心理压力,理性看待疫情
筑牢抗疫的信心之堤
信心崩溃比疫情蔓延更可怕
要治疗的,是身和心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扶起人心,需要乐观的现实主义
乐观向上,革命向前
乐观心态是防控疫情的“精神疫苗”
听出忧患与清醒,也听出乐观和振奋
让乐观稀释焦虑
有泪水,也带着笑容
真正的乐观主义者,往往从悲观中走出来
2020备考热点话题10:民情民生
“民以食为天。”如何做好疫情的严格防控,又千方百计守护百姓“菜篮子”,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居民吃饭等基本生活造成的影响,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守护百姓“菜篮子”,要做到“三保”。一是保供应,让百姓安心;二是保安全,让百姓放心;三是保服务,让百姓暖心。从百姓需求出发,以百姓心为心,让服务更到位更贴心,让人们感受到更多温暖,同样也是对打赢疫情阻击战的有力加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舌尖”上的问题牵动人心,“菜篮子”工程关乎百姓生命健康安全,这是体现社会治理能力、人间温情和各方责任担当的民生考卷。疫情传播,给答卷者增加了不少难度。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答好这张考卷,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硬仗。
(来源:新华网 作者:辛明)
【精选标题】
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民情
民心,是永不过期的介绍信
一枝一叶总关情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以百姓之心为己心
知百姓情,解难心事
厚立为民之志,多积尺寸之功
吹糠见米,久久为功
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
国如舟,民犹水
倾听民生“成绩单”里的“小确幸”
释放民生红利,增强百姓获得感
关注民意,让发展更有温度
每天二两肉,民生重千钧
政策细节里的民生温度
确保民生,兜住底线
把民生大事做实做好
2020备考热点话题11:文化反思
“带病回村,不孝子孙”、“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相比城市一贯的严肃正经,乡镇宣传以其硬核风格在网上受到了大量追捧,成为这个春节屈指可数的乐趣之一。这些朴实中带着丝丝土气,又狠又让人想笑的标语和防疫宣传工作的严肃形成了反差萌,让人在铺天盖地的坏消息中有了一点慰藉和希望。
一直以来,标语都是重要的传播工具。从城市到农村,随处可见。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标语优势明显。比如防疫标语:“口罩你不戴,病毒把你爱。”口罩和病毒,名词对名词,“戴”和“爱”都是动词,且韵母为“ai”,对仗又押韵,十分好记。同时也利用了大家对生病的恐惧心理,号召大家戴上口罩。如此机智又实用的标语,真是让人点赞!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而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都贡献了不少热点。疫情紧张的当下,火了一句唐诗,也是意料之外。究其原因,所谓“日本对传统文化较为重视”云云,不只是如此。这个句子,从来也未曾消失,在中国、日本多少唐诗选本里就有,随手可得。
这句诗之所以吸引眼球,毋宁说,是因为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出自唐诗,多少人从小耳濡目染;陌生,是因为在疫情当前,多少口号被冠以“硬核”的标签,被广泛传播乃至津津乐道,这种典雅的表达太另类了。
试想一下,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了多少诸如“今年上门,明年上坟”、“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带病回村,不孝子孙”这类口号标语,出现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如何不让人心旌摇荡,如何能不火?
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的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这种文明感,在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发人深省。这种文明感,是对法治的信仰,与同胞的共情,对个体权利的尊重。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评论员)
【精选标题】
让文化之树常青
从传统中汲取养分
文化,幸福生活的精神滋养
当代中国的精神名片
拨动世界心弦的声音
文化是最好的基因
让经典融入民族文化的血脉
守护一片文化晴空
不能丢了文化这个“魂”
文化自卑心理当摒弃
传统文化“上新”,才能更“上心”
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
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
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是最好的传承
2020备考热点话题12:法治精神
当彼时的“虚假信息”成为后来的一语成谶,流行病学的科学家从专业角度、法院从法理角度,都对最初医生们预警进行了辩护。李文亮医生的遭遇,让人们看到了阻塞这种预警的惊天后果,看到了轻率处理无主观恶意的言论,可能比虚假信息本身带来的危害要巨大得多。
在公共危机和灾难面前,社会治理的各种杠杆都会产生应激反应,这些工具与杠杆之间势必会发生碰撞。每一种杠杆,都有自己的道理、习惯和合法性,但其目标,必须是人命第一、人民第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正是要有机统合这些工具,指向“人”的目标。这也是李医生擎光而来,所要昭示的。
李医生的命运牵动社会的命运,对这个过程,还待深刻检省,也必须有深刻的检省。实际上,就在刚才,国家监察委员会已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已经是一个有力的开始。
同时,为了把握住这种检省的机会,为了保护更多的李医生,则首先要打赢眼前这场严峻的战争。个体正义只有在社会平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此时无所选择,只能汇聚众力;此时不能停顿,只能一路向前。已经经历了跌宕艰难的前半程,接下来,从个体到家国,都不能再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白 )
【精选标题】
让法治为好人撑腰
让每一个人感受到法治的佑护
让法制阳光普照大地
权力不可任性
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
权力之前,须有制度敦促
维护个体的正义
让法治的脚步迈得更大点
莫要逾越法治的轨道
让法治思维成为时尚
筑牢法治根基,国运更加昌盛
2020备考热点话题13:移风易俗
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然而,这种人群集聚正是传染性病毒“喜欢”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为了更好地“切断传播途径”,遏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我们有必要在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
减少串门不聚会。传统年俗中“温情脉脉”的聚会聚餐,在当前这个特殊时刻,有可能暗藏凶险。截至24日24时,广东已累计发现聚集性疫情14起,其中13起为家庭聚集,1起为工作同事聚集。各地为更好地防控疫情,纷纷取消庙会、电影放映等聚集性活动。个人也不妨委屈一下“传统”,减少拜年、聚会、聚餐,多用电话、微信、短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来日方长,非常时段,不必计较这朝朝夕夕。
非常时期,不聚会不聚餐,不是人情淡薄,而是生命至上。暂时的“委屈”,都是为了温情长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除西藏之外内地30个省份都已有疫情;24日全天,全国新增病例多达444例,累计死亡患者已达41例。如今,30个省份都启动了“一级响应”,我们也应有所“响应”,行动起来,形成“新年俗”,让病毒无机可乘。转变观念,更换方式,照样能过个好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谢锐佳)
【精选标题】
更新过年方式,涵养新的年俗
让过年的老汤“煲”出新味
过年方式在变,新年俗赢在“走心”
变的方式,不变的是心
年味慢慢改变,真情历久弥新
拜年贵在用心
过年,与时俱进
不上门拜年,不代表情感疏离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湘语文、语文合唱团
编辑排版:成娟
审核:张任飞
友情链接
Link
联系我们
Contact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技术支持:云熙科技(大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