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管理
国旗下的演讲—— 静能生慧 高一二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一年二班的赵蕙。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静能生慧”。
“静能生慧”指在平静安逸之中增长智慧。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江苏江阴秀才张畏岩,甲午年参加乡试落榜了,他怒气冲天,大骂主考官有眼无珠。有个老人看到他发脾气,就站在旁边笑他。张秀才见老人在笑,生气地问道:“你笑什么?” 老人说:“我笑你的文章一定写得不会太好,你没被录取也是情理中的事。” 听了老人的话,张秀才更生气了,说:“你看都没看我的文章,怎么知道写得不好?” 老人说:“我听说写文章要心平气和,好文章更是在心静如水时写出来的。像你这种心境,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
张秀才被老人一语点醒,从此,天天反省,静下心来学习,丁酉年乡试终于考中。
由此可见,静不仅是一种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所谓静生百慧,慧能生智。
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浮躁的人、脚步匆忙的人总是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或许会经历人生岁月的蹉跎或道路的泥泞坎坷,但保持淡泊的处世态度,泰然处之,就能在纷繁中找寻自己心的超然和安宁,不受世俗的干扰和冲击,人生也更豁然开朗。
杨绛先生,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在她成名之后,便不喜欢过生日,因为一过生日,难免会有各种人情世故的混杂。别人的九十岁大寿,或许是张灯结彩地庆祝;但杨绛先生的九十岁,却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这样的杨绛,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宁静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见宁静的气势和力量。庄子云:“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之静,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于挠其心志。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一个人只有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将智慧、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我们身边常有这样一些人:看电视剧不想等广告;上班、上学时候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闯红灯;买东西要插队;创业想一夜暴富;学习上想立竿见影;还有第四节课下课铃响起时冲进食堂的人也不在少数……仿佛人生太短,只争朝夕。
现代生活,虽难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景,但只要像陶渊明所说的‘心远地自偏’,保持内心的平和安静,面对纷繁喧闹的世界同样可以进入宁静的境界。在楼道里,保持安静,则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素质;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则彰显一个人的高品位,高修养。在教室里,保持安静,大家能营造一种安静的学习氛围;安生静、静生慧,只要让心安定下来了,就能轻易进入学习状态。这个时候,想学习不好都难。有的同学总抱怨自己学习不在状态,岂不知自己是心不安静!同学们,给自己一个安静心态吧,心有多静,世界就有多静, “静”便如小桥流水,清清潺潺,随之,莲花盛开,朵朵圣洁!
最后,用马德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Link
联系我们
Contact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技术支持:云熙科技(大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