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活动
【国旗下的演讲】 行孝悌之德,建国家民风 高三六班
慕欣然同学主持升旗仪式
曾倩倩同学做国旗下演讲
行孝悌之德,建国家民风
林逋的《省心录》中曾有云:“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瑕疵的美玉,可以用来为国家制造器械;孝顺又懂得敬爱他人的人,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可见,孝悌之德对于人乃至国家的重要性。
孝悌中的“孝”,指尽力奉养并尊重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团结同辈,懂得礼节。孝悌之德是一种家庭的关系,孕育在浓厚的家庭亲情中。
古之孝者必有贤。子路借米孝亲,不畏崎岖的山路,只为双亲能圆梦,因此文明于孔子弟子;“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闵损放下自己,爱及他人,一腔赤诚表达了他对孝的理解,一颗孝子之心让他在“二十四孝”中被铭记。及时行孝,就是要懂得时间有限和珍贵。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机会常有,却不想,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亲情也是永远无法完全回报的,还有,生命本身隐藏着不堪一击的脆弱。一个“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长不远的路。倘若总是忙于功名利禄,忙于权势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遗忘了亲人,也就真的“子欲养而亲不待”了。上天只赐予了我们一次缘分,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珍贵的日子里,与父母好好相处,嘘寒问暖,也就不会有太多遗憾和痛苦。
而行孝的核心是什么?在孔子对学生子游的回答中,孔子则批判了一种世俗的观点:现在那些所谓的行孝,就是给父母以物质的供养。但是,人对牲畜不也是尽到了“养”的义务吗?如果对父母不尊敬,那么和对待牲畜有什么区别呢?可以见得,关于孝道的讨论,最核心的内容是“情感”,是“诚心实意的尊重”。而到了汉代,孝的概念得到泛化,不再只是单纯的血缘情感,变为“小孝敬父母,大孝忠国君”。所以历代皇帝都要“以孝治国”,忠信孝悌也就自然地成为“家训”的重中之重。
及时行孝,还是要重视生活的每时每处。孝顺父母,谈不上轰轰烈烈。一颗孝心,也只是平平常常。很多时候,在子女眼里根本就无关紧要的细节,在父母心里却可以掀起惊天波澜。一声问候,一回闲聊,一顿晚餐,一次出游……只要我们有心,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时每处,都可以去传递我们的爱。
对于兄弟姐妹间的亲情,中国人主张兄友弟敬,情同手足。孔子教导他的学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由此看出,孔子是非常强调悌的,把悌与孝并列。兄弟姐妹的关系是由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亲密关系,相互照应,你帮我扶,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悌道实际上是孝道的延续,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孝道就在其中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廉官明帝,被奉为老百姓的衣食父母,以“孝忠”为精神的纽带,抚平了沧海横流,实现封建社会的一次次构造。孝家与孝国是分不开的,即使是在百家争鸣的乱世,孝,也仍是人人称赞的美德。能行孝之人多为德才兼备之人,实可为国出力,行大道。可见“孝悌”这种精神力量对一个国家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中国文化其实是家文化,孝悌之德是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孝悌之德,有助于塑造我们的基本素质,只有懂得孝悌之道,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让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理解,这样才能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中的大同,这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恩惠下一代、润泽全社会的建设性工程。
孝悌也是一种家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汲取精髓,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孝悌之德的民风,而民风与家风一起,就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底蕴与纲常运势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孝悌之风,即是一种国风。
升旗手:潘笑语 任浩博
护旗手:王志鹏 王骥
他们是六班精神的代表,他们诚实善良、团结同学。课堂上,他们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运动场上,他们身姿矫健、只争第一。他们年轻自信,他们斗志昂扬,六班因他们而更加朝气蓬勃!
友情链接
Link
联系我们
Contact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技术支持:云熙科技(大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