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双减背景下“少而精,启发式”教学研讨之地理课堂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在近年新课程新教材“如切如磋”组内研讨课等教学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由教学课堂转为学习课堂,围绕“少而精,启发式”,着力课堂认识、课堂形式、学生参与、学生收获等教学模式改革要素,从“关注知识传递”到“关注学生获得” ,充分探索学生的学习天性与认知发展。本期,为大家呈现的是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双减背景下‘少而精,启发式’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简介
朴梅花
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高一三班班主任
大连市十四五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荣誉,多次参与大连市地理研讨展示课
2019年度《5.2GIS的基本功能》在辽宁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优秀课例一等奖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课,在大连市高中地理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优质课(总成绩第一名)
参与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发表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本节课朴梅花老师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本着“跳出教材,用好教材”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的主体作用,以“演绎—归纳—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材活动题进行了重新编排与整合,从而达到学生真正乐于学、愿意学、善于学的目的。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独特语言。为了增加学生对地图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用好这个语言,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构图的教学方式。本节课学生需要从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中找到分布规律,并把规律演变成全球各纬度盐度分布示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个知识,朴老师鼓励学生动手画出示意图,而不是直接给出示意图,这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进行图表转换和图形构架,对提升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学习地理重在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朴老师把教材中的活动题重新编排,设计成典型案例和迁移案例。典型案例增加了学生对具体地理问题的把握,培养了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迁移案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加工和整理的过程。典型案例和迁移案例的组合,把先演绎后归纳再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贯穿到了整个重点知识的落实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进行讨论和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朴老师巧妙地搭配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两个环节,力求让探究式、启发式的学习融入到课堂中。
今后,我校将持续关注常态课教学中对新课标新教材理念的理解、认同与落地,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围绕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获的教学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敬请关注下期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双减背景下‘少而精,启发式’教学研讨活动”。
供稿:教学处
编辑:成娟
责任编辑:何春艳
审核:孟祥利
友情链接
Link
联系我们
Contact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技术支持:云熙科技(大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