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国旗下演讲】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高二二班,是一个踔厉奋发、昂扬向上的班集体。在班主任宋永任老师的带领下,41名同学敢想敢为,驰而不息。我们坚信:“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在行动中磨砺青年理想,于奋斗中谱写青春乐章。
何梓萌同学主持升旗仪式
王梓嘉同学做国旗下演讲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了南京城,在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里对南京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残酷的血腥大屠杀,死难者达30万人以上。当松嫩平原被铁蹄践踏,当卢沟晓月被刺刀击碎,你是否听见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充斥着家国血泪的嘶吼。当亭台轩榭被野火吞噬,当古都金陵被血痕涂抹,你是否感受到了来自血脉尽头的,饱含民族之恨的悲情?岁月不会使记忆风化,时光亦不会使伤痕消弭。在炼狱的六周里,数以万计的生命惨遭屠杀。这就意味着,平均每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惨死于日军之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前沉重肃穆的黑墙之上,那些罗列的、鲜活的抑或是未知的名字,都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被永恒地定格在那里。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剩下38人。守一颗心为华夏风雨;悼一段情为铭记历史;空一座城,待三十万亡魂;举一国,祭我华夏英灵。刀山火海里的南京,将血雨腥风融进了史册。
铭记悲剧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纪念伤痛是为了让伤痛不再发生。“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祭我国殇。永失弗諼,祈愿和平,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烈士公祭鼎上的话不再繁华而空洞,而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风雨飘摇。被列强的铁蹄践踏过,被侵略者的炮火蹂躏过,这是过往中华民族蒙受的屈辱。放眼于当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唯有铭记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自强不息,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以自立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让人民拥有安定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以“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来表达对中国青年的期望。我们有梦一代,当于青春之时立下报国之志,以一往无前的拼搏动力,在成就个人事业的同时,也以赤心回馈给国家。家国精神令我们乘风破浪,过往让我们构筑起民族的脊梁。掬山月在手,怀星辰在心,存爱国之思,叹英雄之豪迈。这是变法君子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壮志‘;是伟大领袖周恩来“辅舟沧海,立马昆仑”的满怀激烈;是抗疫英雄钟南山兼济天下的无私情怀,更是对每一个中国人深深的眷恋。
我们的祖国,品尝过春日的百花鲜妍,更遭受过冬日凛冽寒风的无情摧残,拥抱过时代里的群星璀璨。虽然我们有过那些惨淡风云,但我们的祖国,依旧可以伴着时间的长河高唱希望的歌谣,千年之后,一切江河依然会滚滚向东,民族意志又将永远向前。
大好山河,摇动心旌。北国冰城飘落的一片小小雪花,西北高原响起的声声唢呐,江南小镇烟雨中的蜿蜒流水,玉龙雪山所绽放出的圣洁白莲……祖国的每一寸沃土,都令人如痴如醉。正如爱国诗人辛弃疾所言:“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祖国的繁华或苍凉,都深深地镌刻于我们的心间。从改革开放到文化繁荣再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国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去发扬爱国精神,这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心系祖国,勇担创新使命。无论是率先攻占5G市场的华为,还是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八部沙林场,亦或是优秀企业家陈嘉庚、荣毅仁,他们都以自身的看似微小绵薄的力量,创造出时代的恢弘伟大。
承认历史,以史为诫。设立国家公祭日,正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汇聚起和平与正义的力量。有一位哲学家曾说:“我们是同一片大海里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这表明全人类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揆诸现实,战争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依然高高悬挂于空中,全球性威胁日益凸现,历史教训警醒世人。和平是发展的摇篮,唯有各国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责任,才能谋求合作共赢的长远发展。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我们闯关夺隘,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今日之中国,将更加坚定的高举和平旗帜,与世界人民一道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升旗手李梓涵,班级团支书,2023届校团委委员,曾荣获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干部等荣誉。她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待人友善。富有责任心,做事认真仔细,将班级团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护旗手朱家阅,班级副班长兼卫生委员。平日里,她与同学相处随和友善,学习上,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工作上,她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尽职尽责完成每日清扫任务,保证班级内务及分担区干净整洁。
护旗手孟子琦,班级数学课代表。她认真好学,博学笃志,成绩优异。平日里,与同学相处融洽,积极参与社团及学校的各项活动,深受同学们喜爱。
护旗手徐若彤,班团支部组织委员,2023届宿管部部长。日常生活中,她乐于助人,积极帮助同学答忧解难,是大家的知心好伙伴;面对学校工作时,她细致严谨,高效率完成任务,是老师的好助手。
供稿:校团委
编辑:成娟
责任编辑:何春艳
审核:孟祥利
友情链接
Link
联系我们
Contact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技术支持:云熙科技(大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