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实验探索真知 科学点亮未来】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实验课程之生物学实验
为努力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本学期,我校将实验教学纳入校本教研,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校本教研活动。
本节实验课课主题为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重现原型客体某种本质特征的实物形式或思维形式。在模型的构建过程当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然后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抽象出其本质的属性,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
高中生物模型的构建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三种类型的模型在生物学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应用。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例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则是通过数学方程和模型来描述生物学中的现象和规律,例如使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种群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模型则是通过概念和理论来描述生物学中的现象和规律,例如使用概念模型来解释细胞的分类。这三种模型的构建都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的复杂现象和机制。
数学模型
概念模型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解建构生物模型的科学方法以及学会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教师为学生们准备了超轻黏土,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操作过程中,各小组首先要确定构建的模型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模型,随后根据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第三章内容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细化,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的细胞结构,按照分工制作各部分配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保证科学性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模型的美观程度。最后各小组间进行交流,从科学性、艺术性、成本等方面进行互评。
对高一学生而言,微观世界里的细胞结构较为抽象,而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等综合能力。
今后,学校将持续组织开展基础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课程,探索丰富实验教学实施形式,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供稿:教学处
编辑:成娟
责任编辑:何春艳
审核:孟祥利
友情链接
Link
联系我们
Contact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技术支持:云熙科技(大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