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为苍生请命 为弱者鸣冤——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思想里的中国年”影评作品展示


-   为苍生请命,为弱者鸣冤   -

观影《第二十条》有感

高二二班  何梓萌

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是见到校园欺凌视若无睹?是维护乘客利益被殴打却不能还手?还是在长达半年的敲诈勒索与侮辱中只能听天由命,继续忍受黑暗生活,等待死亡的降临?

或许有人会说,法律便是一切的红线,作为检察官,依照法条判案是完全正确的。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致人死伤就应该坐牢。

这,恰恰陷入了“旁观者效应”。


此时,若再问一句“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你身上......”扪心自问,我们又该如何应答?


640.png

很多同学说,看完《第二十条》,印象最深的台词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背后,体现的是检察机关坚定不移的执法理念,是法律始终如一的道德红线。

故事的开端,韩雨辰见到被霸凌的同学见义勇为,与欺凌者产生冲突,至其骨折。当我得知对方父亲是教导处主任之时,脑子里的第一想法是:完了,这件事怕是难以公正解决。而事情的发展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送礼、道歉、委曲求全。

但当韩雨辰放学被四人殴打却不敢还手,我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刻板印象中,我们已经对公平正义丧失了信心——正因为过去的见义勇为被曲解,他也不敢为如今被欺压自己伸张正义,而造就了逆来顺受,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的现状。何其悲哀?

张贵生一出场,他躲闪的眼神就刺痛了我的心。作为公交车司机,看到乘客被猥亵而上前制止,明明在为他人鸣不平,明明是好人好事,却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一次又一次上诉,为自己求正义,却都无济于事。因着一场见义勇为,妻子在为其奔走中不幸离世,未成年的女儿几番被恶势力找麻烦,而自己,也没能要到所谓的“说法”。

最令我痛心的,是一家人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一切就要步入正轨——一场车祸,送走了上诉路上的张贵生。上一秒还被韩明夫妇逗得捧腹大笑,下一秒就被血案吓得魂飞魄散。

许是,人生不是小说,但也需要突转。女儿坐在病床外,抱着父亲破碎染血的头盔失声痛哭时,又是感叹,何其悲哀。


640 (1).png

而王永强的第一步似乎就预示了他的未来——向混混借高利贷。哪怕他借高利贷的原因,是为医治女儿的疾病。在催债过程中,刘文经多次欺辱郝秀萍,甚至将郝秀萍的丈夫王永强拴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看门”。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这半年来,盘旋在王永强和郝秀萍夫妇心头的究竟是什么?

是了,是绝望。

是绝望让一个父亲,宁愿冒着判刑、甚至偿命的风险提起剪刀,连捅对方26刀;一个母亲,扔下她狱中的丈夫和五岁的残疾女儿选择结束生命。那一句“只有我死了,他们才没有办法,我男人才能活。”是无助与迷茫后接受现实的苟且和苦厄,无法自渡却又已然接受命运的救赎——他们绝望,对法律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何其悲哀呐...... 

他们的人生,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却要因为一句“以前都是这么判的!”而就此抹杀,血淋淋的社会,是吃人的。法律在此时,也成为助长不正之风的温床。

这一刻,是否能在办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于每一个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


640 (2).png

而那一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真正令我振聋发聩。

法律,应当维护的是千百个挺身而出制止霸凌案件的韩雨辰,让他们的善心不因此泯灭;支持的是千百个见义勇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张贵生,让他们的正义不被打压;赞扬的是千百个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王永强,哪怕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一个濒临绝境家庭的自救。

在春节一派祥和与喜庆的氛围中,电影《第二十条》仿佛给社会撕裂了一个黑暗的口子,继而用法制、道德、公平与公正,将其细细填补。每一份老百姓朴素期待得以维护的背后,是无数个“吕玲玲”“韩明”式的检察官,凭坚韧执着的精神,跳出传统办案理念,使每一条法条,不被不法湮灭。正如影片里所说的那样:“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640 (3).png

我想,千千万万个检察官真正要做的,就是——为苍生请命,为弱者鸣冤。


640 (1).jpg

本文作者 高二二班 何梓萌


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德育处

编辑:成娟

责任编辑:何春艳

审核:孟祥利

友情链接

Link

联系我们

Contact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东路校园街3号

邮政编码:116031

电话:0411-86530181 86532258 86530778

辽ICP备05022052号

手机网站二维码
公众平台二维码

版权所有 ©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技术支持:云熙科技(大连)有限公司